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:跨越千年的绝妙对句

诗鬼李贺的传世名句

“天若有情天亦老”这句诗出自唐代”诗鬼”李贺的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,短短七个字却蕴含了无限感慨。李贺作为唐代三大李姓诗人其中一个,虽然年仅27岁就英年早逝,却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。这句诗在当时就引起轰动,但奇怪的是,整整一个盛唐时期,竟无人能对出完美的下联。

李贺的诗风独特,常常融入”鬼气”,这与他的外貌和人生经历不无关系。他虽出身皇室远亲,却家道中落,仕途坎坷。或许正是这种人生际遇,让他的诗句格外打动人心。”天若有情天亦老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万物变迁的深刻感悟,谁能想到,这样一句诗要等到几百年后的宋朝才找到它的”另一半”呢?

宋朝文人的精妙续写

时光流转到宋朝,文风鼎盛,诗大众纷纷尝试为李贺的这句名诗续写下联。欧阳修、元好问等文豪都曾尝试,但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。直到北宋书法家石延年在一次酒宴上,半醉半醒间脱口而出:”月如无恨月长圆”,才真正为这句唐诗找到了完美的伴侣。

石延年以”月”对”天”,”无恨”对”有情”,”长圆”对”亦老”,不仅对仗工整,意境更是相得益彰。上句写天若有情也会老去,下句说月若无恨便能长圆,一悲一喜,道尽人生百态。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”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”的完整版吗?

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

有趣的是,李贺和石延年虽然相隔数百年,人生经历却惊人地相似。两人都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,都善于借诗抒怀。李贺的”天若有情天亦老”充满对命运无常的感慨,石延年的”月如无恨月长圆”则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后人将这两句诗与李白、苏轼的名句组合,形成了”把酒问青天,天若有情天亦老;举杯邀明月,月如无恨月长圆”的绝妙联句。这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话,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。”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”这对联句,也因此成为千古绝唱,至今仍被广为传颂。

名句背后的生活聪明

“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”之因此能打动人心,不仅由于其艺术成就,更由于它蕴含的生活哲理。上句告诉我们,情感会带来衰老和痛苦;下句则暗示,放下怨恨才能获得圆满。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领会的人生聪明吗?

正如月亮不可能永远圆满,人生也不可能事事如意。但我们可以进修这对联句中的聪明:既要有感知情感的敏锐,也要有放下怨恨的豁达。或许这才是”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”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真正缘故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