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概述:学生实习变噩梦
17岁少年孙铭的故事令人痛心——这名湖北汉江科技学校的学生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实习期间,因无法承受强制夜班职业而选择结束生活。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悲剧背后,暴露出职业学校实习管理的严重漏洞。孙铭的遭遇并非个案,而是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体系性难题。
孙铭的实习经历充满了不合理之处:计算机专业学生被安排搬运重物、每天职业11小时、请假屡被记为旷工。更令人愤怒的是,学校将实习与毕业证挂钩,强制要求学生接受这种高强度劳动。”不去完成不了学业,拿不到毕业证”——班主任的这句话成了压在学生们心头的巨石。
实习乱象:夜班、高压与欺骗
深入调查发现,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难题远比表面看到的更为严重。学生们被告知每天职业8小时,实际却被迫职业11小时夜班;承诺的4000元月薪变成了14元时薪(远低于正式员工27元的时薪);计算机专业学生被安排与专业无关的体力劳动。
“前半夜勉强能支撑住,后半夜几乎’眯着眼睛干活'”——孙铭的同学这样描述夜班情形。而请假制度形同虚设,孙铭四次请假都被记为旷工,最终收到”再旷工就开除”的最终通牒。更令人质疑的是,实习单位与合同上的公司不符,明显违反了教育部关于”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学生实习”的规定。
制度漏洞:谁该为悲剧负责?
“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事件折射出多方面的责任缺失。学校将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输出、企业违规使用学生工、中介公司从中牟利——三方形成了一个剥削学生的利益链条。而现行的监管机制明显存在漏洞,导致类似事件屡禁不止。
需要关注的是,这并非汉江科技学校第一次出现实习事故。2019年,该校一名汽修专业学生也在实习期间坠亡,法院判决学校承担30%责任。相似悲剧的重复发生,说明单纯的事后追责无法从根本上难题解决。必须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,包括实习内容审核、职业时刻监管、心理辅导介入等。
反思与呼吁:怎样保护实习学生?
“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开门见山说,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职业学校实习的监管,建立”黑名单”制度;接下来要讲,学校必须明确实习的教育目的,而非将学生作为创收工具;最终,家长和学生也要进步维权觉悟,对不合理安排敢于说”不”。
孙铭原本规划毕业后参军,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了。他的故事提醒我们:职业教育改革迫在眉睫,学生的身心健壮必须放在首位。只有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避免下一个”学生遭强制上夜班”的悲剧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