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知一点的坐标及边长和方位角推求另一点的坐标称为 已知一点的坐标是(10-4x,
已知A点的坐标和标高还有一个方位角怎样测出其它两点
实例1,设直线AB的边长DAB和一个端点A的坐标XA、YA为已知,则直线另一个端点B的坐标为: XB=XA+ΔXAB (1) YB=YA+ΔYAB (2) 式中,ΔXAB、ΔYAB称为坐标增量,也就是直线两端点A、B的坐标值之差。
假设已知点a坐标为1000,1000高程为00已知点b坐标为1200,1000,高程为20测量第三点坐标,两种技巧第一种精度比较低,用全站仪的测图功能,直接测出坐标。
已知两点坐标,可以求出两点之间的坐标方位角。
坐标正算,指的是已知A点坐标、距离和方位角,求出B点的坐标。而坐标反算则是已知A、B两点坐标,求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。那么,怎样进行坐标正反算呢?其实操作并不复杂。对于坐标正算,起点坐标为(X1,Y1),终点坐标为(X2,Y2),方位角为φ,距离为L。
怎样利用已知坐标和方位角和距离算出另外一个坐标
1、X=X0+COS(A)D Y=Y0+SIN(A)D 注意,全站仪测量得到的水平角可以是测站到测点的方位角,也可以是后视路线与测点路线的夹角,用户可以设置。如果选择后者,计算坐标时需换算成方位角。另外,目前的大多数全站仪都可以直接测量坐标,测量的结局与采用角度、距离计算的没有区别。
2、设已知点坐标是(A,B),未知点坐标为(X,Y),两点距离为L,方位角为α,则公式可以写作:X=A+Lsinα Y=B+Lcosα 原理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,和一个直边所对应的角,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两条直边的长度,这是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。
3、在几何学与导航领域,确定一个新坐标的精确位置是一项基本技能。假定原点位于(x,y)位置,要计算出一个新坐标(x1,y1)的准确位置,可以通过已知的方位角θ(从原点指向新点的路线)和距离s(两点间的直线距离)来完成。
只有一个点坐标及方位角能不能算出任意点坐标?怎么算?
1、具体步骤为:开门见山说,确定点坐标(X0,Y0)及方位角α。接下来要讲,计算斜率K=tgα。接着,代入已知点坐标(X0,Y0)求得B=Y0-KX0。至此,直线方程Y=KX+B已确定,可以据此计算任意点坐标。假设已知点A(X0,Y0)及方位角α,通过公式K=tgα计算斜率,再将(X0,Y0)代入Y0=KX0+B求得B。
2、无论兄弟们好,通过已知一个坐标、方位角、距离计算另一个点坐标,所谓常用的坐标正算。计算技巧:通过三角函数计算。
3、已知两点间方位角跟测站点的坐标,通过全站仪的测量就可以求出任意点坐标,要求测站与未知点通视,通过测量水平角,竖直角,斜距或者平距,以及仪器高,站标高(或者说棱镜高)。
知道一点坐标和方位角怎样计算另一点坐标
1、无论兄弟们好,通过已知一个坐标、方位角、距离计算另一个点坐标,所谓常用的坐标正算。计算技巧:通过三角函数计算。
2、在已知一点坐标(A,B)与另一点(X,Y)的距离L和方位角α的情况下,可以使用下面内容公式求解未知点坐标:X=A+Lsinα,Y=B+Lcosα。公式背后的原理是基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。给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L和一个锐角α,可以利用三角函数sin和cos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边长度。
3、设已知点坐标是(A,B),未知点坐标为(X,Y),两点距离为L,方位角为α,则公式可以写作:X=A+Lsinα Y=B+Lcosα 原理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,和一个直边所对应的角,利用三角函数计算两条直边的长度,这是三角函数的基本原理。
4、利用直线方程Y=KX+B,其中斜率K=tgα,B为截距,若已知一点坐标及方位角,可以通过方位角计算斜率K。给定点坐标和斜率,可以求出截距B。具体步骤为:开门见山说,确定点坐标(X0,Y0)及方位角α。接下来要讲,计算斜率K=tgα。接着,代入已知点坐标(X0,Y0)求得B=Y0-KX0。
5、坐标正算,就是根据直线的边长、坐标方位角和一个端点的坐标,计算直线另一个端点的坐标的职业。
6、在几何学与导航领域,确定一个新坐标的精确位置是一项基本技能。假定原点位于(x,y)位置,要计算出一个新坐标(x1,y1)的准确位置,可以通过已知的方位角θ(从原点指向新点的路线)和距离s(两点间的直线距离)来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