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经籍纂诂》是按照什么编排的_ 经藉纂诂的编排方式是什么 经籍纂诂是纂还是籑

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排检法的 查字法
  • 2、经籍纂诂的编排技巧
  • 3、经籍纂诂所收材料的时刻界限是
  • 4、有了故训汇纂还用买经藉纂诂吗
  • 5、怎样用《经籍纂诂》查字
  • 6、经籍籑诂的内容编排

排检法的 查字法

最常见的 法是四角 法,它依据汉字四角的笔形编码为四位数,不依赖部首、笔画和读音,能直接通过 查找汉字。四角 法最初由王云五提出,1928年形成《四角 学生字典》,并在后续的修订中有所改进,如“新四角 法”。

简介:按照聪明的分类体系,将排检词分配到相应的类别中。应用:适用于需要对信息进行体系分类和组织的场景,如图书馆分类目录、专业辞典等。字顺排检法:简介:根据字词的拼音或笔画顺序进行排列。应用:广泛用于各种工具书、辞典、索引等,便于用户按字词顺序查找信息。

形序排检法,包括部首法、笔划与笔顺法和 法。部首法以汉字的偏旁作为分类依据,如《说文解字》分为540个部首,而《康熙字典》等采用部首法时,部首数量有所调整。笔划与笔顺法则是根据字的笔画和笔画顺序来排列,两者结合使用时,先按笔画数再按笔顺。

经籍纂诂的编排技巧

平水韵。经籍纂诂的编排技巧是平水韵,该书把有关经传的各家注释汇为一编,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106部,以一韵为一卷。

《经籍纂诂》是清人阮元主编,嘉庆三年,(公元1798年)出版。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。在编排上用的是字母排列法,按平水韵106 韵编次,以一韵为一卷,共106卷。字条下,先释义,再引书证。义项的排列,先本义,再引申义,再假借义。

经籍纂诂书按照平水韵的韵部结构编排,总共分为一百零六个韵部,每个韵部单独成卷,总计一百零六卷。每字的解释分为主训和转训,汇集了古籍中对字义的多种阐释,如古经、古子书原文中的训释,以及《颜氏家训》等著作中的注解。

《经籍纂诂》的编排方式是按照:三十六字母顺序。平水韵106韵顺序。注音字母顺序。笔画顺序。

经籍纂诂的作者是阮元。经籍纂诂为中国训诂学书。清代阮元主编,书成于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。全书共106卷,按平水韵分部,每1韵为1卷。各卷单租明字略依《佩文韵府》次序编排,共106卷,按平水韵分布。凡一字数体,“通作”、“或作”之类,依《集韵》置于一处。

编次按平水韵分部,一韵一卷,共一百〇六卷。一字异音的,按韵分入各部,并因不同字义分别注释。所收均为单字,注释中则包括双音词,兼具字典和词书两种功用。

经籍纂诂所收材料的时刻界限是

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: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,《经籍纂诂》是中国训诂学书,由清代阮元主编,所收材料的时刻界限为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。是中国唯一一部大型的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词典,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和训诂书、字书、韵书、音义书中所有的注释。采用古书达100多种,收字13349字。

有了故训汇纂还用买经藉纂诂吗

1、有了故训汇纂不用买经藉纂诂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,与清代阮元主编的《经籍籑诂》相比,2003年集体编撰出版的《故训汇纂》在编排格式、检索便利、资料详备等方面都有进步与创新,使用上更加便捷,内容上更加丰富完整,有了《故训汇纂》可以不用买《经藉纂诂》。

2、但同时,随着时代的进步,对于故训资料的整理和编纂也应持续进行,以不断完善和更新。因此,《经籍籑诂》虽有其历史价格和局限性,但对后世的研究仍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。聊了这么多,《经籍籑诂》在清代考据之学中发挥了重要影响,汇集了丰富的故训资料,减轻了研究者的查找之苦。

3、开门见山说,从规模上来看,《故训汇纂》引用的典籍时代跨度远超《经籍籑诂》,从远古至近现代,内容涵盖了10部“小学”专书的义训条目,以及经史子集故训之外的近代笔记和佛经注释,其篇幅达到了约1300万字,是《经籍籑诂》的四倍,极大地丰富和扩充了汉语的研究范畴。

4、说到底,《故训汇纂》作为一部训诂学专著,不仅继承和进步了《经籍籑诂》的成果,更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提升,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工具,对于推动训诂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。

5、《故训汇纂》引用典籍的时代比《经籍籑诂》多出千余年,范围不但收全了10部“小学”专书的义训条目,而且在经史子集故训之外,扩充到近代笔记和佛经注释。其篇幅约为1300万字,超出《经籍籑诂》四倍,克服了《经籍籑诂》搜辑不备的缺点。接下来是编排体例的重新设计。

怎样用《经籍纂诂》查字

在编排上用的是字母排列法,按平水韵106 韵编次,以一韵为一卷,共106卷。字条下,先释义,再引书证。义项的排列,先本义,再引申义,再假借义。由于按古韵排列,令人检索不便,故近年影印本多在前面附有笔画索引,以供方便检阅。

部首检字法先根据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找到该字的部首,再根据部首的页码找到检测表中的部,再数除部首外剩余几划,找到该字对应的页码,翻查到该字。音序检字法,先根据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找到该字的声母,再到声母表中找寻对应的韵母,组合成一个音节,再根据提供的页码翻到字典的某一页,查到该汉字。

单字排列顺序参考《佩文韵府》,不标注音节。释义部分,开头来说解释字的基本含义,随后列出引申义,再揭示辗转相训及名物数象的含义。它是一部汇集了唐代以前古籍和注解中的训诂资料,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查考资源。

经籍纂诂书按照平水韵的韵部结构编排,总共分为一百零六个韵部,每个韵部单独成卷,总计一百零六卷。每字的解释分为主训和转训,汇集了古籍中对字义的多种阐释,如古经、古子书原文中的训释,以及《颜氏家训》等著作中的注解。

《经籍纂诂》清阮元主编的一部把唐以前的经史子集各书的旧注和古代的训诂书、字书、韵书的一些解释都汇集在一起的古汉语字典。《辞通》朱起凤编,是一部以同音通假的规则,解释古汉语中以两字组成的“连语”的词典。它主要解决古书中同一词而有各种不同书写形式的难题。

经籍籑诂的内容编排

经籍纂诂书按照平水韵的韵部结构编排,总共分为一百零六个韵部,每个韵部单独成卷,总计一百零六卷。每字的解释分为主训和转训,汇集了古籍中对字义的多种阐释,如古经、古子书原文中的训释,以及《颜氏家训》等著作中的注解。

平水韵。经籍纂诂的编排技巧是平水韵,该书把有关经传的各家注释汇为一编,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106部,以一韵为一卷。

全书按平水韵韵部排列,共一百零六韵,每韵一卷,为一百零六卷。每宇的解释,有本训,有转训,专辑古书成说,依次罗列。

“经籍纂诂”的含义如下:“经”指 儒家经典,“籍”指儒家经典以外的典籍, “纂”为收集整理之义,“诂”就是前人对 古书的注解。

编次按平水韵分部,一韵一卷,共一百〇六卷。一字异音的,按韵分入各部,并因不同字义分别注释。所收均为单字,注释中则包括双音词,兼具字典和词书两种功用。

《经籍纂诂》是清人阮元主编,嘉庆三年,(公元1798年)出版。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。在编排上用的是字母排列法,按平水韵106 韵编次,以一韵为一卷,共106卷。字条下,先释义,再引书证。义项的排列,先本义,再引申义,再假借义。


返回顶部